广东四案例入选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
探索发展新路径 助农增收有“钱”景
![]() |
台山市冲蒌镇侨农勤耕家庭农场里,志愿者正在采摘南瓜。受访者供图 |
![]() |
肇庆持续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图为肇庆市振业水产冷冻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
![]() |
养殖场内,兴基合作社负责人练培基正将鸡蛋收集起来。受访者供图 |
![]() |
第四届盆景艺术节暨瑞岭盆景区域品牌打造推介会活动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名单,共推介74个典型案例。其中,广东有4个案例入选,入选数量位列第一。
广东入选的案例分别是广州瑞岭盆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互促共致富 百年盆景焕新机”、台山市冲蒌镇侨农勤耕家庭农场的“打造南瓜产业‘黄金链’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新兴县兴基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瞄准规范夯基础 统一服务带农富”、肇庆市的“打好政策扶持牌 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明忠认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能力,还能为农业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陈薇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小盆景”栽出“大产业”
眼下,广州市花都区瑞岭村年味十足、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行“第四届盆景艺术节暨瑞岭盆景区域品牌打造推介会活动”。现场展示着各式各样独具匠心的盆景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瑞岭村的盆景苗木培育历史已超过180年,全村超80%的农户从事盆景种植,面积超1万亩。但由于长期缺乏整体规划,产业规模效应难以形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2019年,意识到这一点的瑞岭村党支部创办了广州瑞岭盆景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8名村干部在合作社任职参与管理。村集体统筹村内40多亩建设用地,出资700万元,建立起岭南盆景苗木种植示范基地与园艺技术培训中心,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完善基础设施。
如今,合作社为成员和农户提供生产资料统一采购、产品统一剪裁推广、统一生产标准以及对接企业销售等服务,松林园艺、金兴园艺等20家企业专注于种植技术研发与推广,种植户则依托家庭经营优势,在合作社指导下开展盆景养护工作。
“小盆景”成了富民兴村“大产业”。2023年,在合作社的推动下,瑞岭村盆景种植户增至860户,产业交易额超4亿元,村集体经营收入超210万元。合作社经营收入528万元,可分配盈余289万元,成员人均分红约8万元。不仅如此,瑞岭村盆景产业还辐射带动周边11个行政村超250户,户均增收5.5万元。
近年来,合作社积极强化科技赋能,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盆景协会合作建立盆景大师工作室,2020—2023年,引进6批近60位盆景艺术大家,举办培训班108期,开展田间技术指导60次,培训2万多人次。
同时,合作社不断拓展新型业态。注册“岭南瑞岭”“瑞岭九里香”等商标,积极开拓电商销售渠道,探索出“盆景花木+旅游+文创”发展模式,打造“十里盆景长廊”线路。2024年,合作社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多万元。
“盆景产业本身附加值较高,加之合作社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等多元化发展模式,能够创造更为可观的合作收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者、重庆邮电大学副教授杨光华长期致力于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在他看来,广州瑞岭盆景农业专业合作社得以发展壮大,得益于瑞岭村“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企业+种植户”的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村社融合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而且在拓展市场、对外交流等方面更有优势”。
提高生产经营能力
打通农业全产业链 南瓜地种出“致富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能够有效引领带动小农户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台山市冲蒌镇侨农勤耕家庭农场由返乡青年李灿章与妻子王杨韧共同创办。基于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李灿章发现,台山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蜜本南瓜生长,且与北方产区存在时间差。
“每年9月、1月底至2月初开展秋冬反季节种植,分别对应12月至1月、5月迎来采收,使南瓜销售更具竞争优势,价格较北方地区同期种植的提升20%。”李灿章向记者详细解释。
创立以来,侨农勤耕农场持续推动撂荒土地复耕复种,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并结合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打通农业全产业链,逐步探索出一套高效、高质的南瓜生产经营模式。2023年农场南瓜种植面积超2000亩,全年产品销量超3万吨,收入超3000万元。
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更高效。农场通过与山东寿光尚远农业集团合作,使用铺膜、滴灌、精准化施肥一体机,打造了面积600亩的南瓜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农场引入“瓜—稻”轮作的新模式,一年种两季水稻和一季南瓜,一亩地可实现三造收获,水稻、南瓜两种作物年亩产值达6000元。
“我们结合台山侨乡的文化特色,打造‘侨农汇’这个品牌,已经在市场上打响了知名度。”李灿章自豪地说,农场还积极入驻社区团购平台,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2023年线上营业额达600万元。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在冲蒌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西坑村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的协助下,农场成功申请‘3亩地’发展模式项目和300万元扶持资金。”李灿章透露,目前农场正在建设占地4亩的南瓜深加工厂,预计2025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后,当年可带动就业50人、南瓜种植户200家、南瓜种植面积超2万亩,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超12万元。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在联农带农方面,李灿章也想了许多办法,如通过镇村力量邀请镇农业技术推广员、“田秀才”“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送上“技能包”;在冲蒌镇党委、政府的协助下,积极联系“两新”党组织以及结对帮扶党组织认购农户种植的南瓜等。
提升运营规范化水平
强化利益联结机制 擦亮为农服务“金招牌”
提升规范化水平不仅有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利益联结机制,而且能够提升其市场信誉度。
新兴县兴基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由练培基带领5户养殖户组建,如今已成功辐射带动周边320户养殖户。2023年,合作社存栏肉鸡200万羽,销售收入达3479万元,带动周边养殖户户均收入从十年前的2万元增加至20万元。
据练培基介绍,合作社建立了“三会”制度,即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每年召开4次成员大会,共同商讨合作社的重大事项。“合作社各部门分工明确,技术部负责鸡苗的派发、养殖技术的指导与支持,销售部负责毛鸡的销售服务,财务部负责生产、销售等财务核算,保障合作社规范高效运行。”
在财务管理方面,合作社为每名成员设立了专门账户,记录出资、交易及盈余分配情况。每年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确保账务透明、利益分配公正。当年盈余提取35%的公积金后,60%按交易量返还。“以2023年为例,合作社实现盈余14.5万元,提取公积金后,按交易量返还成员5.6万元,剩余部分留作下一年度生产经营使用。”练培基补充道。
为提升生产水平,合作社还推行“五个统一”:统一种苗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养殖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收购。
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指导扶持服务也至关重要。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
肇庆市的“打好政策扶持牌 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案例,立足当地产业布局,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高位推动,强化项目赋能、引领产业提升,引进金融“活水”、增强发展动能,强化人才支撑、提升服务效能等四方面入手,出台《肇庆市支持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各项扶持政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目前,肇庆全市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3600多家,入社成员6.1万人,带动农户17.42万人;培育家庭农场近1万家,带动1.8万劳动力就业,并且打造了5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创建近500个农业品牌。
“肇庆市通过‘打好政策扶持牌’形成扶持合力,营造出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扶持、赋能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政治和经济效益。”杨光华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解决农村“散、弱、穷”等问题,助力改善乡村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专家观点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明忠:
加强政策支持
优化融资环境
在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明忠看来,广东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规范管理和跨部门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
“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融资问题常常成为其发展瓶颈。”罗明忠认为,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融资环境是当务之急。他建议广东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补贴、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降低其融资成本。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罗明忠指出,尽管广东在农业科技应用上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如智能温室、大数据农业等,但科技应用的普及仍不够广泛。他建议广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特别是在精准农业、智能农业设备和数字农业平台的建设方面。
在加强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方面,罗明忠注意到,虽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但部分农民合作社在管理和运营上仍存在不规范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潜力和效益。他建议广东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和培训,推动其规范化建设。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证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在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运营。
两年多来,广东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罗明忠强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离不开多部门协同支持,建议广东进一步强化跨部门合作,建立健全农业经营主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农业服务中心,整合政府资源,提供包括政策解读、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程支持。通过多方合力,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更加完善的支持体系,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 下一篇:
广东为何盛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