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培养“强大金融人才队伍”的生力军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则是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一。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还首次提到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广东金融学院(下称“广金”)始终坚持以培养“强大金融人才队伍”的新生力量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打造“1+2+N”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融入学校党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实践。
坚持红色引领
构建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
广金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验教学中心暨党建教育活动中心内,演播室、实验教学室、微机室一应俱全,一堂堂有温度的国情思政“金课”在这里诞生。
这是广金建设打造的金融文化育人核心平台。中心集金融文化精品课程录播、文化活动展演等于一体,贯通思政与党建,构建了“研究、传承、宣传、教育”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心还与大学生网络社团相融合,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如今,该平台获广东省“教学质量工程”立项并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广金育人的一大“招牌”。
实际上,广金并不止步于此,而是聚力打造“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建设。例如,近年来,学校紧扣金融特色,建设了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和广东省金融文化研究会两个文化大平台。
走进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常可以看到学生志愿者面对参观市民,借由一件件展品,将红色金融文化娓娓道来。
如何用活馆藏资源?博物馆成立以来,年均开放180天,年均观众量超3万人次,广金将货币金融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科普科研、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中,所培养的博物馆学生讲解队伍多次在各级科普讲解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是广东省金融文化研究会走过的第六年。该研究会由广金联合9家单位发起成立,在全省金融文化人才集聚、研究协同、传播推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平台载体作用。
这是广金构建“大思政”格局,以红色金融文化育人体系为鲜明特色,创新“三全育人”模式的剪影。
2019年9月,学校与广东省银保监局共建清廉金融文化基地,成为全省首个建设在大学校园中的清廉金融文化基地;2023年9月,学校加入全国高校“红色金融育人联盟”,并成为首批会员;2023年11月,学校被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认定为“红色金融教育基地”……近年来,广金打造了“N个”金融文化教育基地,为健全红色金融文化育人体系提供更多支点。
形成联动机制
开创“五个融入”的育人模式
迈入广金校园的大一新生,无论是何专业,都将同上一门课程——红色金融文化专题课程。这是学校打造“五个融入”育人模式,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更好融入育人全过程的缩影。
——融入思政课堂,带动课程思政建设。2021年起,学校持续滚动在每年的大一新生开展红色金融文化专题教育。截至目前,专题教学共覆盖了超11万名学生、近1400个教学班,累计超4000课时。去年,广金还正式与“红色金融育人联盟”成员同上红色金融第一课。
——融入学校党建,以党建带团建。学校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验教学中心暨党建体验式活动中心作为党建带团建、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员活动和文化宣传活动的重要平台,打造学校基层党建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基地。
——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金融文化特色。今年7月,学校专门出台《关于开展〈金融文化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3个月后,“金融文化专题”在全校一年级学生中全面开课,设置了4个理论专题和若干个实践专项,着力提高学生金融文化素养。
——融入校园文化,打造金融文化品牌。广金与省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单位共同开展的“信用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已举办12届,“华南信用论坛”则走过第13年。与此同时,学校还打造了“红色金融路”等品牌活动,并依托“易班+”新媒体宣传矩阵实现学生全员覆盖。
——融入实践教学,深化“两个”课堂的融合。学校团委持续在“挑战杯”竞赛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举办专项赛。“双百行动”中,学校则联通大埔县、广宁县两个红色资源丰富的结对县域,以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建联建共建,开展红色金融文化育人项目。
撰文:陈学文 钱明雅
- 上一篇:
强化TOD优势,打造高性价比的好房子
- 下一篇:
以公益为笔,绘就市民生活斑斓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