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副主任、中交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总部原总经理梁卓仁:
国企的责任就是坚定自觉服务国家战略
![]() |
梁卓仁。受访者供图 |
口述时间:2024年8月13日
口述地点:广州之窗商务港
“什么是国有企业的责任?”听到这个问题,梁卓仁不假思索地答道:“国企的责任就是坚定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国家指向哪里,国企的工作就布局到哪里。”
作为中交四航局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梁卓仁投身交通行业40年,执掌这家创造了“改革开放第一爆”“四分钱惊动中南海”等在改革开放史上脍炙人口故事的企业15年,带领企业参建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世纪工程”,以及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蒙内铁路、科伦坡港口城等“一带一路”上的标杆项目。2019年到2023年,梁卓仁转至中交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总部任总经理,助力中交集团各单位深耕粤港澳桂市场,推动平陆运河、狮子洋通道等多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改革”与“报国”,贯穿梁卓仁的“交通人生”。
从1984年初入行在工地一线摸爬滚打,到积极响应项目制改革带队施工,再到引领企业持续稳健发展……回望自己和中交四航局走过的风雨历程,梁卓仁不住地感叹:“没有国家大发展带来的机遇,就不会有如此多的建设机会,更不会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
“我们都深受改革传统的影响”
南方日报:大学毕业后,您进入中交四航局工作,相继参建与深圳特区建设息息相关的项目。在改革开放、工地建设一线有哪些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梁卓仁:1984年,我进入中交四航局工作,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大潮,参建了深圳机场、赤湾港、妈湾港等项目。中交四航局有着深厚的改革传统,就在我入职前不久,四航人创造了“改革开放第一爆”和“四分钱惊动中南海”的故事,在实践中探索改革传统分配制度,对特区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当时我们都深受这一改革传统的影响。1988年在广西桂平施工时,中交四航局正大力推动项目制改革,我作为公路主管,在局和公司的大力指导支持下,带领70多位同事进行了船闸上引航道混凝土浇筑“一条龙承包”。一方面要保证施工进度,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工资分配的公平合理,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管理能力。此后,我逐渐走上领导岗位,并相继主导了企业内部的多轮改革。现在回想起来,我对改革的认知和思考,与那次“承包”经历有很大关系。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充分调动、激发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南方日报:您在工地一线和企业管理层均有长期工作经历,在不同层面见证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变化。回望过去,最让您感慨的变化是什么?
梁卓仁:就我所处的交通行业来说,无论是项目模式、组织方式还是工程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其中,最让我感慨的就是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
我们参建了海内外众多特大型工程,我国东南沿海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不少桥梁和码头都出自四航人之手。如果没有国家的大发展,根本不可能有这些建设机会。也正因为有这些机遇,所以更加需要创新。交通人不怕苦不怕累,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无论是近期建成开通的深中通道,还是目前正在修建中的川藏铁路,都是了不得的顶级基建工程,需要破解和克服许多前所未有的世界级工程难题。
展望未来,需要我们交通人把握好这些机遇,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助力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
“改革对企业实现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南方日报:您长期担任中交四航局负责人,在您看来,国有企业的责任是什么?
梁卓仁:国家和地方有所需,人民群众有所呼,国企就应该有所应。在我看来,国有企业的责任就是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这“三个作用”,坚定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以中交四航局海外业务为例,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顺应国家“走出去”号召,相继前往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开拓业务,但项目数量相对较少。2002年以来主动加强海外市场布局,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们进一步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坚持海外优先发展策略,持续深耕海外市场,目前海外业务占整体业务的20%,利润占比也超过20%。高峰期时,海外业务整体贡献度甚至超过30%。这便是企业战略融入国家战略的成功例证之一。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交四航局曾顺应时势多次改革,您认为这为企业发展带来了什么?
梁卓仁:我认为改革的效果,就是看是否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最终是否把项目、企业做好,是否真正产生效益。回顾中交四航局的成长经历,改革对企业实现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1999年,我和同事们前往日本考察,参观了日本多家大型综合建筑公司。当时那几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强企业,中交四航局彼时的年产值则只有约15亿元,两者规模相差几十倍。
20多年时间过去,如今中交四航局的年营收达到500多亿元,中交集团的年营收近万亿元,追上并甩开了曾经需要仰视的日本同行,我们的企业规模大起来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起来了,这些变化从数字上都看得到。虽然目前我们仍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但我认为随着企业深化改革,这些短板都会逐步得到解决。
“企业的强大就是得益于国家的大发展”
南方日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作为一名交通人,您如何看待75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
梁卓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中交四航局被评为工程建设行业功勋企业。我从企业发展中深切感到国家的发展脉动。
中交四航局以及整个中国交通业,都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程,在与西方同行的合作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我还记得,中交四航局1998年到斯里兰卡建设项目时,当地市场已经被其他国家占领,我们只能得到他们的“皮毛”或者“边角料”。现在,我们在斯里兰卡市场已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中交四航局“走出去”数十年,参建了肯尼亚、沙特、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工程。仍以斯里兰卡为例,我们从原先仅修建水工工程,到后来扩展到公路、环保、水利、填海造地、城综开发、产业园区等业务领域,从原先的单纯承揽施工项目,到后来参与集团投资项目的实施,逐步扩大了影响力。可以说,我们的强大就是得益于国家的大发展,得益于有祖国作为坚强后盾。
南方日报:担任省政协委员期间,您主要聚焦哪些问题建言献策?在履职方面有哪些感悟和成效?
梁卓仁:我曾担任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省政协委员,还担任了第十二届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目前是省政协人资环委的工作顾问。政协拥有智力、人才密集的优势,这里有许多优秀的委员,他们全身心投入调研、细致打磨提案并推动问题得到解决。我把他们视作学习的楷模,并努力效仿。
我最早提出的一份提案是关于交通信号灯改造的问题。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却切实影响着大众生活,也和我的本行密切相关。当时交通信号灯的秒数是固定不变的,未能根据时段、车流量等情况及时调整,导致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和节假日经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拥堵,我认为应该对此进行改善提升,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优化信号灯的设置,使道路交通更加顺畅、更便于通行。
后来,我还参与了交通、环保等领域的许多调研,并针对性提出不少提案。2021年1月,《关于把海砂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实施专营管理》的提案被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作为工作顾问,我会继续发挥个人专长积极建言,我非常喜欢这种说实话办实事的感觉,并乐在其中。
南方日报记者 陈嵘伟
- 上一篇:
南航广州至香港低空跨境航线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