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预印本正向价值
维 辰
今年以来,从全球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资助机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决定自2025年起,受盖茨基金会资助的研究成果必须以预印本的形式及时发布,到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首家全学科覆盖的预印本平台上线,预印本相关新闻持续引发关注。
预印本(preprint),通俗地说就是一份完整的论文初稿,它与传统学术期刊论文最大的区别是未经同行评议,因此缩短了论文审核流程,可以快速发表。科研人员发布预印本论文,可以迅速公布阶段性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打上“时间戳”,确立科研发现的优先权,还能更大范围获取学界同仁对自己论文的反馈意见,改进论文不足,对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当然,新冠疫情期间,国际预印本平台上的相关预印本论文数量激增,个别有明显缺陷的早期研究被广泛传播,酿成了不小的后果,暴露出预印本平台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的弊端。
这引申出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对预印本进行质量控制。或者说,如何定位预印本平台的核心功能。有学者认为,在传统学术期刊的严格把关下,尚且难以完全避免低质量论文,以快为核心优势的预印本若承担审稿责任,较短时间内不仅难保证论文质量,还会破坏学术自由、限制学术发展,因而预印本平台的核心功能应为记录学术过程,保证思想首发,而不干涉思想正不正确、命题合不合适。也有人认为,预印本平台需要对稿件进行必要的审查,避免观点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识别可能造成危害的文章,如涉及重大社会议题、可能助长阴谋论的论文等。
着眼实际,各大平台的审查力度不同,不过总体上“及时分享”与“质量把关”两难全。具有借鉴意义的是,越来越多头部平台强调,要“始终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预印本研究”“预印本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工作报告,不应在新闻媒体中作为既定信息进行报道”,从引导信息接收者增强鉴别意识和能力入手,能够最大程度扬长避短,发挥预印本正向价值。保持“快”的突出特征,与传统学术期刊错位发展,也能减少发展阻力。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对预印本的认识参差不齐,有的在论文正式发表前先在预印本平台发布,以抢占先机、增加引用率;有的对预印本认识不足,或担心发布在预印本上的论文被别人抄袭,仍习惯于一步到位发期刊。究其原因,我国预印本平台建设起步较晚,还未形成浓厚的预印本学术交流氛围,另外,高校、科研机构等方面对预印本的认可度有待提升,这影响着科研人员发布预印本论文的积极性,也关乎着预印本平台的资金来源。
许多科研人员希望通过预印本解决论文“发表难”“发表慢”问题,这需要完善预印本平台建设顶层设计、探索预印本平台发展模式、建立预印本成果的官方认可制度,共同助力预印本平台建设,让创新研究更快“被看见”。
- 上一篇:
“一个遥控器看电视”不该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