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假工程”须举一反三
钟 颐
化粪池污水外溢街巷、厕改补贴被冒领、水泥路面一抠就破……6月23日,央视报道青岛市城阳区刘家村、王林庄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假工程”问题,引发社会关注。24日,当地就此事回应称,将全面排查,从严处理。
民生工程,理应问需于民、用之于民。然而,虚有其表的“半拉子工程”,非但毫无用处,反而变成了“民怨工程”,制造了新的痛点——距离一位村民家化粪池仅一米远的地方,就是一口政府修建的污水井,但这个本应连接化粪池的管道口却丝毫没有排污的痕迹。据记者实地调查,在刘家社区,多数排污井的管道内,甚至可以说是“清澈见底”。以至于平均每两个月,村民们还要自费找吸粪车来清理污水。
一头是化粪池快要溢出,一头是排污管道“滴水不进”,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事实证明,这样的“假工程”不仅槽点重重,也并非个别社区独有:除了污水处理,路硬化工程质量堪忧,路面厚度与施工标准相去甚远;在2公里外的王林庄村,为了解决化粪池安全问题设置的排气管,只是象征性地摆在了化粪池的一侧……如此种种,让人不禁追问: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已有几轮,问题为何迟迟不见解决?果真力所不及,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事实摆在眼前,公道自在人心。
民生无小事,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有媒体梳理近年曝光的案例发现,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是民生工程问题多发区。其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沦为某些人欺上瞒下的“唐僧肉”,一大原因是涉及人员多、资金数额大,且基层监督相对薄弱。比如,王林庄村漏洞百出的厕改,竟能通过区、市两级验收。试问,若这一环节及时纠偏,工程款又何至于“打水漂”?当地居民已多次反映有关问题,这“最后一米”为何就是打不通?有理由怀疑,如果不是媒体曝光,此事大概率还会“涛声依旧”。
美丽乡村,岂容“藏污纳垢”?糊弄敷衍的工程,损害的是老百姓利益,浪费的是财政资金,侵蚀的是政府公信力。目前,当地已就此事明确表态,但跳出个案看共性,公众所呼唤的,不仅是一个解释、一个交代。唯有深挖病根、举一反三,才能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对此,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聚焦重点环节,严格进行监管监督,切断利益输送链条;另一方面,无论是沆瀣一气、弄虚作假,还是不顾实际、蛮干快上,抑或是应付了之、建而不用,根子上是走偏的政绩观在作祟,扭转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仍须长期发力。
- 上一篇:
持续推动药品价格合理透明
- 下一篇:
花样炒作高分考生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