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南方日报评论员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对建设科技强国进行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从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从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到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到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这一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引领我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同时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这“八个坚持”的提出意义重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新境界,开辟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境界,开辟了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新境界,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巡空……从一颗螺丝钉也要进口到大国重器彰显创新底气,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推动国家进步、造福人民生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十二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勇攀世界科技巅峰,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博弈,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完善激励制度,释放创新活力。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
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殚精竭虑、不懈奋斗。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管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要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再接再厉,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 下一篇:
持续推动药品价格合理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