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王晓丽 李伟鑫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党对思政课的领导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新时代以来,思政课建设形成了校长书记讲思政第一课、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等顶层工作机制,实现了党对“关键课程”“主渠道课程”的全面领导,抓住了立德树人的“牛鼻子”,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
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新时代以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显著。落实思政课师生比要求,壮大思政课教学队伍规模,设置思政课专项经费,拓容思政课教学科研资源,完善集体备课、常态化培训和研修等机制,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单列专议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荣誉评选、选聘用人等事项,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
思政课铸魂育人成效显著,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新时代以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建设,“三全育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多措并举,在强大合力加速推进思政课建设下,“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格局逐渐形成。
把握思政课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巩固新时代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从建设要求、建设内容、教师队伍、育人效果四个方面系统性下功夫。
牢牢把握思政课建设任务要求。既要一以贯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断丰富思政课建设内容资源。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善用“大思政课”资源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持续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是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大先生”。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在配足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学校,必须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政课建设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王晓丽: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李伟鑫: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度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论述研究”(GD24CMK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