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检察机关聚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
融合发力呵护“少年的你”
汕头市人民检察院组织举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家庭教育指导座谈会。杨立轩 摄 |
“感谢检察官的法治教育,还有社工哥哥、姐姐们一直以来的关爱和引导,我希望能早日回到校园。”不久前,在汕头市检察院举办的一场未成年人保护主题活动上,一名处于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阶段的涉罪未成年人这样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为检察机关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指明方向。
近年来,汕头市检察机关自觉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基本价值追求,深化综合履职,以检察司法保护助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汕头市检察院专门开展未成年人犯罪相关问题调研,为有效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贡献“检察智慧”。
●南方日报记者 杨立轩 通讯员 闫琦琦
调研探究未成年犯罪根源
在此次调研中,汕头市检察机关发现,汕头市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以扰乱公共秩序罪、侵犯财产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较为集中。过去三年来,汕头市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排名前五的罪名分别为寻衅滋事罪、抢劫罪、盗窃罪、强奸罪、故意伤害罪。其中,侵财类犯罪逐年上升,暴力性犯罪有所下降。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何在?调研指出,除了未成年人自身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判断能力不足等主观原因,家庭监护不足、学校教育缺失、网络负面影响等原因也是客观事实。数据显示,2023年汕头市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390多名,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就有356人,占比超过90%。
“绝大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受教育程度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弱,往往不知道违法界限在哪里。”汕头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林旭华表示,很多未成年人的人格、心理不独立,内心极度渴望得到他人认同,容易交友不慎,以近年来“飙车”“刷怪”等案件为例,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结伙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客观方面,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监护不力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在外出务工人员家庭中尤为突出。”林旭华说,在潮阳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抢劫案中,五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父母均外出务工,甚至在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父母仍拒绝作为法定代理人到场,这些未成年人名义上有监护人,但实际上处于无人监护状态。
此外,事实辍学导致的学校教育缺位,也容易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去年,潮南区人民检察院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受教育情况开展过一项调研,在106名涉案未成年人中,义务教育阶段疑似辍学的有59人,占比高达55.67%。
调研还发现,如今未成年人首次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更容易受到网络负面影响和诱惑埋下犯罪的种子,往往“一言不合”就变成网上互撕漫骂、网暴诋毁人格,甚至引发线下约架。
助失足少年重回正轨
金平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赵某某、刘某某(均为化名)是两名初中生,但均以家庭变故为由长期向学校请假或办理休学,并在此期间多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直至案发时仍未返校复学。
发现这一情况后,金平区检察院随即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并摸清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督促指导学校及时落实书面上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督促“隐性辍学”未成年人尽早回校继续接受教育。
“现在已有涉案未成年人的家长告诉我们,经过与街道、学校沟通过,孩子将在今年秋季报名入学,根据其意愿到技工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办案检察官说。
加强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后续帮扶教育,是汕头市检察机关将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相结合的实践缩影。
近年来,汕头市检察院联合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汕头市妇联等单位签订《关于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积极推进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家庭教育评估100%全覆盖。去年,经过家庭教育评估,汕头市检察机关发出督促监护令232份,针对性督促监护人履职管教、依法带娃。
同时,联合汕头市妇联共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并与汕头市文明办、民政局、教育局等部门以及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等合作,对涉罪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开展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自今年以来,检察干警、社工、心理咨询师每半个月常态化开展帮教活动,共同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情绪管理等相关教育,将精准帮教、教育挽救贯彻始终,引导被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汕头市检察院持续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与汕头市教育局联签《汕头市“检察官送法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方案》,选派106名检察干警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2023年至今,汕头检察官进校园讲授法治课累计140多场。
依法惩戒和依法从宽并行
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何更好预防犯罪、治理犯罪并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此次调研指出,除了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检察职能外,还需要其他部门形成合力。
调研组表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需学校、家庭、社会、政府职能部门等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管护、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一盘棋”局面。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着力完善教育、监护、预防、矫治相互补充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其中,要发挥家庭、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第一作用。强化家庭教养和监护功能,以良好的家风、家教影响和教导孩子,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和心理健康要及时正确教育、引导、纠正,家长要增强情感培养和监管矫治,尽到监护职责;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对于监护缺失不力的“熊家长”应加强督促监护的刚性,强制接受教育指导。
学校教育方面,把思政教育和法治教育紧密结合,列入必修课,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尊法守法教育,使学生知荣辱、明法治,提升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应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杜绝事实辍学、隐形辍学等现象存在。
“可考虑构建未成年人网格化预防帮教系统,实现网格化帮教与信息化帮教深度融合。”调研组表示,提前掌握信息,开展有效预防,可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增长。
据介绍,最高检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把网络保护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重点进行部署和推动。汕头市检察机关将不断深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履职,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强化系统审查、同步监督和统筹履职,注重透过案件背后的发案原因,查找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问题和漏洞,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源头治理,防止互联网成为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导火索”。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汕头市检察机关坚持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相结合,做到宽容不纵容,依法惩戒和依法从宽并行。”汕头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负责人说,接下来将前移预防关口,完善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分级治理制度,探索拓宽惩戒措施,提高震慑力度,达到真正教育目的。对已触犯刑律、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人罪犯,则依法管束,重在矫治。
- 上一篇:
镇域治理装上“智慧大脑”